近年来,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聚焦加快建设统一大市场,信阳市持续深化招标投标领域改革,切实将“四高四争先”战略部署落到实处。
公平竞争领航,筑牢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
在全省率先将智能审查系统引入招投标领域,用于对招标文件实施公平竞争线上审查,自动识别歧视性条款,确保公平竞争。公平竞争环境的打造,吸引了全国各地市场主体前来我市投标。1月10日,信阳农林学院校区二期建设项目新建学生宿舍楼工程吸引67家企业参与,其中市外企业48家,中标企业为市外企业,确保了每一个市场主体都不输在起跑线上,扭转了外界对招投标项目“量身定做”的刻板印象。
整合共享加速,融入地区协同发展新格局
在全省率先推行“1+N、双随机”评标新模式,全省首家全面推行分散式评标。与全国15省130家交易中心共建朋友圈,近两年开展远程异地评标项目560余个,交易金额超51亿元,未来力争与全国所有省份建立远程异地评标朋友圈,充分共享优质评标专家资源,实现信阳专家评全国,全国专家评信阳。积极推动苏信合作、信南一体,积极融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公共资源交易跨区域合作;牵头谋划大别山革命老区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建设。共绘区域发展“一张图”,共建跨域交易“一张网”,以小区域联合促全国大一统。全省第一家实现CA证书跨区域、跨领域互认,打破了地域和行业限制,极大地便利了企业参与招投标活动。积极推动CA数字证书全国互认,走在了全省的前列,实现了市场主体只用一套CA证书就可以在全国各地完成电子招标投标交易的目标。
数智高效赋能,探索双化协同发展新模式
上线碳减排量化交易系统,使用碳减排核算模型计算企业减排量,发放绿色积分,有效调动市场主体践行绿色低碳积极性,推动交易流程向绿色低碳、智能高效转型。积极推动智能巡检机器人全流程见证交易活动。积极将DeepSeek植入业务交易系统,用人工智能高效赋能公共资源交易业务,实现AI开标、辅助评标、智慧监管及交易数据上报更加全面、精准、及时。
营商环境优化,激发公平有序市场新活力
率先推出招标过程“双提前”制度、率先推出招标代理机构及从业人员规范、首创“双实名制”、中标通知书在线发放等一系列创新举措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努力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,切实构筑企业满意新高地,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营商环境。
下一步,信阳市将加快科技赋能、加强制度创新,用环境的强磁场吸引资金、技术、人才、管理、数据等要素,在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上奋勇争先。